以蛇肉为菜肴,在我国至少已有2 OOO多年的历史。蛇餐、蛇宴更是久负盛名。远在汉代《淮南子》、唐代的《酉阳杂俎》等书中都提到广东人吃蛇、用蛇肉烹做佳肴的事。北宋朱煜在《萍州可谈》中记载了苏东坡及其家人在广东食蛇的故事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亦有“南人嗜蛇”之说。我国虽有2 000多年的食蛇历史,但多在南方的某些农村或山村,而真正成为宴席上的佳肴不过百年,其中仍以广东省为主。
广东人吃蛇不但历史悠久,烹蛇技术亦堪称冠军。广州的大街小巷经营蛇餐的饭店或酒店还真不少。在蛇餐一条街上,其中最大的蛇餐馆据说每年用去活蛇达30吨,约10万余条。若按天计算,每天可用100千克活蛇,慕名前往就餐的国内外宾客是应接不暇,生意极为兴隆。广州蛇餐馆的蛇肴菜式有30多种,几乎无蛇不吃,而且一条蛇从蛇肉、蛇肠到蛇皮,都可以炒、炖、烩、煎、烹成美味佳肴,并且在用料和烹调上都很讲究。既注意补益强身的效果,又重视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特色,号称广东的“招牌菜”。向来也是广东的普通百姓逢年过节、待客迎宾的高档佳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