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类地位】眼镜蛇科。
【俗名】 过山风、琵琶蛇、饭铲头、山万蛇、吹泡蛇、扁头风、扁颈蛇、牛皮蛇、彭颈蛇、白颈鸟、犁头蛇、吹风蛇、蝙蝠蛇、万蛇、五毒蛇、乌肉蛇、犁头扑、扇毒风、吹风鳖、饭匙头等。
【我国分布地】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贵州、云南、海南、四川、西藏和台湾等省(区)。
【体长】一般体长1~1.5米,最长的可达3米以上,是毒蛇中的较大型蛇类。
【特征】头不是很大,头部及体背棕褐色、灰黑色、黑褐色。颈部间的肋骨能运动,使颈部保持扁平且骤然膨大。全体颜色和花纹有很多变异,典型的在颈的背面有一对周围白色或淡黄色、中央黑色的眼睛状环纹。当头部扩展时,环纹特别明显,故得名“眼镜蛇”。颈腹而有两黑点及一黑横斑,躯尾背面常有均匀相问的白色细横纹15~1 6个,幼蛇尤为明显,腹面颜色较浅,呈灰白或灰黑色,其中或杂有微小的黑点。尾长约1l~21厘米。眼镜蛇在受到惊吓或被激怒时,会采取一种特殊的攻击姿态,即能将前半身竖起,头平直向前,颈部膨扁,并发出“呼呼”的声音;发声的同时,可迅速将体内毒液向敌害目标喷出,有时可喷1~2米远。因此,眼镜蛇又名“扇毒风”或“吹风蛇”。
【栖息环境】 眼镜蛇常栖息于平原、丘陵、山区地带的灌木丛中或竹林间,多见于村庄附近。常常在坟堆、墙基、洞穴、稻田、公路及山脚水边和住宅附近的湿地出没。
【食性】属广食性蛇类,主要以蛇类、鼠类、蜥蜴、鸟类、鸟蛋和蛙类为食。
【活动习性】属于昼行性蛇类,主要在白天活动捕食,天气闷热时会改在黄昏出洞,夜间亦能准确地咬击目标。在夏季暴雨后喜欢钻入住宅中,有时会对人类造成伤害。
【对温度的要求】 此蛇耐热性极强,喜欢高温,喜欢晒太阳来获得能量,气温35~38℃阳光下能长时间忍受;但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,冬季温度若低于9℃容易造成死亡。
【繁殖习性】此蛇系卵生繁殖,5~6月交配,6~8月为产卵期,产卵数为7~18枚,经50天左右孵出仔蛇。
【功用】眼镜蛇是一种剧毒蛇,属前沟牙类毒蛇,毒型为混合毒,毒液具有镇痛和抗癌作用。眼镜蛇也是主要的食用、观赏、药用蛇之一。 |